人机协同巡查、数字化主动防护……“浙”里防汛科技感满满
中国蓝新闻讯 入梅以来,浙北和浙中西部降雨持续时间较长,累计雨量大。6月9日20时至10日20时,淳安、开化地质灾害橙色预警,6市10县黄色预警;6市14县山洪灾害蓝色预警。
据气象部门预报,10日雨带北抬加强,10日到11日白天强降雨主要在浙北和浙中西部地区,有大雨暴雨局部大暴雨。据预测,9-11日三天累计雨量,浙北南部到浙南北部地区大部50~70毫米,其中杭州、衢州北部、绍兴、金华北部、嘉兴等地部分80~120毫米,局部200毫米以上,杭州西部、衢州北部落区重叠,致灾风险累积加大。
面对持续降雨天气,浙江省防指办发布工作提示单,包括高度警惕暴雨叠加风险、严密防范局地强对流和强化应急处置准备。与此同时,浙江各地市水利、应急等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紧盯防汛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风险点,纷纷拿出了真本事,应对今年的梅雨季。
余杭:“人机协同”智慧助力 筑牢防汛“安全堤”
位于杭州余杭的东苕溪右岸的西险大塘作为杭州西北部的一道重要防洪屏障,梅雨季来临,余杭瓶窑水文站通过人防、多种“黑科技”的运用,让防汛抗洪变得更智慧。
在位于东苕溪沿岸的瓶窑水文站,工作人员正通过专业仪器对河道流量和流速进行监测。随着设备移动,相关数据实时传输到后台系统,并形成河道剖面图等相应图表,方便后续分析与处理,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
每时每刻,河流的涨幅大小也会以数据的形式从这里传输至西险大塘数字孪生系统。从水文系统、现场物联感知设备获取的数据,参建各方录入传送的数据,源源不断地汇总在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大屏上,一条由海量数据构建成的“云苕溪”奔涌在全景式数字孪生平台上,直观地模拟、反映极端天气下的险情分布情况。